某天下午,我正在『鹿角溪』拍黃昏照時,好友來電約我一起參加由『攝影家手扎』所舉辦的『
991203明潭朝霧碼頭日出及新中橫楓紅行拍照活動,預計週五晚間出發、週六晚間返家的行程比較適合我們,所以就報名了。

 

行前的氣象預報是個大晴天,讓我充滿期待!

 

當我們深夜11點坐上遊覽車,清晨3點多風塵僕僕趕到『日月潭』時,還可見到少數星星在空中閃耀。

但就在帶隊老師帶我們少數幾人環湖尋找取景地點時,突然下起雨來,幸好這場雨很快就停,但天空中的超厚雲層卻讓我們有些擔憂...

 

老師說他在兩年前來『日月潭』時讓他得到一台電視,也就是出了大景,拍到超讚的美照,我雖然不敢奢望有電視,卻也期待可以拍到好照片,我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想法,所以全在四點半就架起腳架準備卡位。

 

無奈天公真的不作美,眼看預計6:23日出的時間愈來愈接近,烏雲仍舊密佈,就在大夥意興闌珊時我還是努力按下快門,因為下次再來不知會是何時?

(這是當天第一個不順!)







 

當遊覽車疾馳在高速公路時,司機突然告訴帶隊的老師,『塔塔加』已於今年二月明訂大客車不得進入,所以重頭戲二的楓葉也拍不成了,最後決定以『溪頭』替代,以孟宗竹+銀杏換取楓葉...

 

沒想到我們剛抵達『溪頭』時,日光直射讓人直冒汗,等到看到第一棵楓葉準備拍照時,太陽又玩起躲迷藏不見蹤影了。

我暗自祈求當銀杏林出現時,陽光可以露臉就好,沒想到還是一樣陰陰天,甚至還飄起雨絲,而且銀杏也大都飄落,仍然無法如願拍到美照...








 

午餐就在水里吃到一頓美味好料後,再度上路前往『車埕車站』,大夥在車上就說:『再遇上壞天氣的話,就要罷車抗議,要求退費了』。

 

幸好最後一站陽光總算全程陪伴,也許大家對『車埕車站』比較陌生,所以簡介如下:

集集線旅遊,一般人對車埕並不是很了解,其實車埕更具有懷舊歷史意義,若能先對它的歷史發展有一些了解,將使旅程更為充實、更具知性。

車埕車站』集集線的終點,有著最美麗的車站的雅稱,在 921 大地震的時候損毀,目前這個全新的木造建築的風貌,是經過『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』的重建,也由該單位管理。

「車埕」源於閩南語發音的「車場」,日據時期台車是短程的主要交通工具,此處停放著數不清的台車通往埔里糖廠,於是大家都稱呼「車場」,久而久之就演變「車埕」這個名字。

車埕車站』目前是招呼站,僅供上下車,不提供售票服務,上車後要找列車掌補票。










因為大多數的遊客都到『集集』,相對終點站的『車埕』就顯得純樸許多。

『車埕』從日據時期就已經是伐木加工業的重鎮,目前山林砍伐殆盡,木材加工場的作業已經完全的停頓。但是遺留下來的木材加工場與設施,已經成為當地的景點與地標。

車埕車站』周邊的遊憩景點頗多,像『明湖水庫』、『明潭水庫』、『大觀古隧道』、『水橋』...等景點。



車埕車站』,很漂亮的木造車站,可惜站區內沒有管制車輛進入。










車埕車站』
前的石刻




杉木池,這原本是一座貯放原木的大水池,從山上砍下來的原木要先泡在水裡,這是要讓原木內的樹脂釋出,延長木材的使用年限。





畫面中池畔的小屋就是漂亮的遊客中心!





遊客中心的水榭。




遊客中心對面的,振昌木業舊廠房與天車(起重機),現在已經整修完成。



杉木池畔的天車。



這邊一共有二座天車,也就是起重機,這也是車埕的地標。這完全是木造的,內部還是有馬達帶動,抓重量為11-13噸。旁邊牌子上的說明「可搬運原木置於送材車上,進入製材廠進行加工,因離地懸於半空中,故稱之為天車」。

遠處的右側就是『明潭壩』




車埕與台灣許多的地方一樣,因木材而興盛,也因木材而沒落,九份金瓜石也是因礦產資源的枯竭,也一度從繁華而沒落。近年來復古風興盛車埕車站』也重整,保留了許多當年木材加工的器具,讓懷舊的國人旅遊與觀光,重回當年的榮景。

雖然集集線鐵路主要是日本人為了興建大觀電廠,運送建材為主要的目的,同時也可以將當地的農產品運送到中部其他地區,但是讓車埕繁華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木材。在131線公路旁的鐵道,進入車埕站前的隧道,出了隧道後可以看到一條鐵道通往月台,其他的都是通往木材廠,由此可以見得,車埕車站』本身就是為了木材而配置的。

木業的興衰與車埕息息相關,從前此處有一企業「振昌木業」,是由林業鉅子「孫海」在1960年所創辦,當時向政府承租了丹大林場,據說車埕地區有六成的民眾是在「振昌木業」,可見當時規模之宏,也為地方帶來了繁榮。通往丹大林場的林道上,還有一座「孫海橋」,就是以振昌林業的創辦人命名。這座橋前幾年被山洪所沖毀,重建與否存在許多爭議,也成為一段往事的注目焦點。


日本
人伐木是為了戰爭,後來的國民政府也伐木是為了外匯,都有著時代的因素與考量,一直到六十年代到達頂峰。這是段大砍伐的年代,許多千年百年的巨木無言的倒地,高山生態受到嚴重的破壞,而今地球資源的掠奪與消耗,不得不讓身處現代的我們有所警惕。隨著保育意識的抬頭,在1985年起政府禁止伐木,也讓曾經叱吒一時的木業公司也跟著關門,車埕小鎮也隨之沒落。爾後,政府開始經濟造林,轉變為觀光造林,隨著伐木年代的遠去,讓曾經運送一車車的原木,現在載著一車車的觀光客湧入,成為新的旅遊天堂。

 


 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龜毛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8) 人氣()